中医综合治疗室项目介绍
2014-12-05 00:00:00系统
中医综合治疗室项目介绍
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特色疗法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中医科新病房乔迁之际,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始运行,现将治疗室常规开展项目介绍如下。
一、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治疗项目:
(一)传统疗法:
1、针刺:电针、体针、头针、耳针、梅花针、三棱针、水针、刃针等。
2、灸法:艾灸、热敏灸、隔物灸等。
3、罐法:拔罐、走罐等。
(二)常规诊疗设备:
1、电针仪
2、红外线治疗仪
3、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
4、乳腺治疗仪(即将到货)
5、智能体质辨识仪(即将到货)
二、中医综合治疗室治疗范围:
1、银屑病
银屑病旧称牛皮癣,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斑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较多。病程慢性,间以缓解期,易复发。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其血热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不当,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之物肥甘动风之品,以致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加之肌热当风,外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外相搏而发病。中医治疗以辨证取穴为原则,主要选取肝经、肺经穴位,主穴取肺俞,灵台、肝俞、脾俞,配穴取曲池、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太冲。根据病情缓急,急性期采用皮损附近刺络放血,结合膏剂外敷可迅速控制症状,缓解期可采用体针或埋线等法有助于防止病情复发,配合中药汤剂清热润燥、祛风解毒,则远期疗效更佳。
2、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性格内向、情绪压抑有关,平时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气郁结,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中医治疗采用背腧穴截根术疏通经络,短期可有效缓解经前乳房胀痛,坚持治疗可消除乳腺增生。
3、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
又称为“贝尔面瘫”,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身体虚弱,劳累过度,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面瘫。治疗上急性期采用电针配合透刺疗法既可预测预后,又可促进面部神经恢复;恢复期配合口服中药可缩短病程;后遗症期配合局部刺络放血可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4、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是一类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周期发作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闪光等症状,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于安静、黑暗环境、休息或充足睡眠后头痛得以缓解,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完全明确。从中医整体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分析,肝失疏泄是其发病基础,气机失常、气血逆乱,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关键。针对其关键病机,急性发作期中医选取太阳、耳部前后络脉刺络放血可快速止痛,缓解期辅以体针、口服中药舒肝理气、清热泻火,从而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
5、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因实质是人体局部内环境湿盛,机体正气虚弱,复加体表经络受寒湿或气机郁滞,引起某相关经络部位的能量循环受阻,局部代谢物堆积,进而毒化热化成湿热毒邪。一旦此湿热毒向里则入脏腑,可引发包括“肿瘤”在内的深层病变。瘀而不散则毒化周围神经纤维而肿胀疼痛,外发则出疱疹伴皮肤红晕、灼热、针刺或刀割样剧痛。中医采用局部刺血、拔罐,取效甚速,配合中药外敷、内服以清热利湿,发散郁热,所谓“给邪以出路”,通则不痛,毒去正安。
6、颈椎病
颈部感受风寒、七情郁结、劳损感受风寒、郁思恚结、低头劳损皆可导致颈椎的气血运行受障,亦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劳损,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的长期超负荷体位,使颈椎营养机制障碍从而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产生颈椎病。中医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等穴可快速缓解症状,亦可采用运动针法舒筋活络。
7、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仆闪挫或受寒湿之邪为其诱因。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疼痛出现的病机。对腰突症患者来说,疼痛、活动受限是其主要痛苦,中医采用委中穴附近刺络放血,配合远端取穴针刺,可较快解除腰臀部疼痛,恢复正常活动。
8、眩晕(高血压)
高血压所致头晕临床极为常见,中医学认为肝阳上亢是高血压所致头晕的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上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可迅速缓解症状,平时辅以针刺平肝潜阳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以上所述病种均为中医优势病种,大部分为WHO推荐首选针刺治疗的疾病,我科人员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为广大病员服务。
中医综合治疗室位于我院7号楼5楼。门诊患者可直接至我科预约治疗,病房患者可请我科会诊以拟定治疗方案。
咨询电话:18052268163。院内直拨: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