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医务人员致敬】我们再难,也要保障透析病人的就诊安全!

2022-12-23 11:59:00血液净化中心

随着社会面的开放,阳性患者就诊人次的增多,医务人员也不可避免遭遇感染,不少科室出现了人力资源紧张状况。对血液净化中心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而言,能透析则保命,不透析会没命。因此保障病人正常透析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

不同的形势要求不同的预案。当下,如何保障500多位病人全部及时得到透析?阳性的病人怎么透析?阴性的病人核酸结果出不来怎么办?怎样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这些都是摆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史灵芝面前的棘手问题,“虽然我当时已经出现了阳性症状,但是为了保障透析病人安全,我一直坚持在岗”。完善应急预案、向领导汇报情况、制定下一步措施等工作……直到下半夜处理完所有工作,第二天又召集护理团队紧急召开线上会议,大家集思广益,具体商量如何妥善实施这些流程,切实保障病人安全透析。

12月17日,周六,史灵芝晚上疲惫地回到家,下半夜就开始发高烧。12月18日,周日,最高烧到39.4°C,吃退烧药也仅仅降到38.6°C左右,还出现了哮喘。身体实在吃不消了,不得不到医院做了CT,发现情况比较重,立即住院,24小时吸氧,俯卧位治疗。

此时,血液净化中心的不少护士也接连出现了发烧症状。史灵芝告诫大家千万不能硬撑,尤其高烧那几天。她与大家共同商定了排班方案,阳了之后根据症状休息三天,度过最难受的阶段之后再带病坚持上岗,让下一个高烧的轮流休息三天。即便如此,护理团队也都忙得精疲力尽。化俊飞护士长和几个男护士挺身在前,资深护理专家刘秉诚护士长,上半年一直支援抗疫的李晓亮,支援西藏抗疫的张开明、王茹,支援方舱一个月刚回来、只休整了三天的周珊,还有支援东院的伏蓉、邵秀秀、王琳、刘晴钰、刘亚男、朱雪瑞、许迪迪……看到科室需要,大家都纷纷主动请缨:“护士长,我还行,我能坚持上班。”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保障了500多位病人的透析,还帮助同样人力短缺的保洁队伍承担着清洁消毒等工作。

11月20日,透析2年的糖尿病患者、81岁的吕阿姨,透析完毕,孙子来接她。吕阿姨一下床,突然出现呼之不应。护士立刻赶来测血糖1.5mmol/L,予以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静推高糖60ml,10分钟后缓解。患者子女赶到后,对护士表示十分感谢。原来平时都是子女接送老人,每次老人下完机,他们都会给吃点糖以防低血糖。可当天子女都高烧在家,孙子第一次来接,只觉得透析后下床都会有不舒服,并没当个事儿。幸好护士既专业又贴心,老人半小时后复测血糖10.8mmol/L,缓解后离开病房。听到护士声音嘶哑,吕阿姨的女儿感激地说:“你们真是辛苦,自己那么难受,还那么用心地照顾病人。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护士一边给老人擦汗,一边说是自己应该做的,然后继续拖着疲惫的身体,迎接下一波透析病人。

11月21日晚间22点45分左右,只听咣当一声!“护士快来,有人摔倒了”……患者孙大叔,晚上下机后起床过猛,体位性低血压,直接摔倒。护士们把搀扶到床上后,量血压90/55mmHg,观察一小时后血压102/66mmHg,仍诉头晕,要求其家属来接。孙大叔突然情绪激动地说,自己可以回去,不让喊家属。原来孙大叔一直跟女儿一起居住,还有个2岁多的小外孙女,担心夜间影响女儿和小外孙女睡觉。护士小赵获悉后热心地说:“我也住在东区,我可以送您回家,但是我还没下班,您再安心休息一会,等我下班送您回家。”半小时后,孙大叔血压134/68mmHg,无头晕不适后,自行离开,走之前对护士说:“谢谢你!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要等病人都走完才能走,还热心地要送我回家,真是把我们都当亲人了。”

这只是血液净化中心日常工作的两个剪影。他们的爱心与奉献,病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不少病人和家属通过微信群表达对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褒奖和感激。“我们的职责就是让所有病人安全上机治疗,平安下机回家。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就会一直保持战斗状态”——这就是“两个全心全意”理念的生动实践,这就是“六有”新时代徐医附院血透护士的真切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