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晨报:徐医附院:儿童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2013-07-05 00:00:00系统

部分家长对儿童肾病一无所知,满月脸 水牛背不能因为变丑就停药

 

徐医附院:儿童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由于市民的认知度不够,不少家长对儿童肾病一无所知。其实,儿童和大人一样,会患上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等疾病。据徐医附院儿科主任医师董晨介绍,儿童肾病具有隐匿性,更容易漏诊,这是因为孩子很少会主动诉说自己乏力、腰疼,更不会发现自己有水肿、尿液改变等情况,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感冒或肠胃不好,拖延下去会导致孩子病情加重。


典型病例

 

5岁男孩肚子绞痛小腿出红疹


在家住刘集的刘女士眼中,5岁的儿子一向是个活泼懂事的孩子,不用家长费心去照料。可前不久儿子身上的病让人揪心,看似不起眼的肚子疼竟然惹来了大问题。5月底,孩子的小腿处出现红疹,我们起初也没在意。可后来,孩子老说肚子疼,疼得厉害时根本不愿走路,赶紧送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刘女士说,孩子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原来是患上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治疗后,孩子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出现了呕吐的状况。当地医院又在孩子挂的盐水中加入了一些治疗肠胃的药物,但是呕吐症状并没有缓解,孩子也越发没了精神气。


刘女士隐隐感到,儿子的病情,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赶紧将孩子转到徐医附院儿科。儿科主任医师高莉莉接诊后,仔细问诊、观察病症,发现孩子确实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但孩子面容痛苦,腹痛剧烈,不能行走,呈被动保护性体位,这种腹部绞痛,已超出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应有的程度。高主任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发病根本的原因是患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因为孩子体表的红疹量少,很不明显,是一个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很容易被漏诊的不典型病例。

 

我们当时傍晚入院,医生对症用药后,当天晚上孩子的肚子就不疼了。刘女士感激地说,幸亏及时到徐医附院来检查,要不然孩子被漏诊,一直无法对症下药,还不知道要再受多少冤枉罪。

 

儿童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儿童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绝大部分可以治愈。国外曾有一项统计,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生率约为1/10万。早在1986年,国家对全国21省市214岁的224291名小儿进行的尿筛查,发现肾脏疾病发病率为0.85%。1992年,国家对167家医院326730名患儿进行调查分析,肾脏病患儿比例为2.63%,有明显增加趋势。

 

照此计算,我国每年至少有数千名儿童患这病。很多成人肾病都始发于儿童时期。董晨主任说,肾脏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只要早发现,积极干预治疗,儿童肾病绝大多数可达到临床痊愈。若不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转为慢性肾病,并会在青少年期或是在成年期出现尿毒症,以致需要肾透析、肾移植治疗。

 

儿童健康体检,责任在父母。主任医师董晨建议,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家庭,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尿常规筛查。

 

满月脸,水牛背不能因为变丑就停药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大量(高)蛋白尿以及低蛋白血症四大征象。浮肿为儿童肾病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且男孩多于女孩,易复发和迁延,病程长。


董主任告诉记者,引起儿童肾病的病因有很多,如静脉血栓形成、心脏疾病、药物、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病、移植后肾病等,都可在一部分患者中引起儿童肾病表现。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肿瘤、感染性疾病也都可能引发小儿肾病。


目前,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主任医师董晨介绍说,这种药物相对于治疗肾病的免疫抑制剂来说副作用要小,但即便如此,还是会产生一定副作用:由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时间较长,至少要一年半时间,在用药的过程中,患儿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毛发浓密等变丑的情况,家长往往在治疗的初期都很配合,但到了缓解期,看到孩子变丑,就想停药。殊不知,治疗肾病贵在坚持,家长要遵医嘱给孩子按时按量服药,千万不能随意减量和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对肾脏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同病异症,异病同症 及时确诊很重要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到专业医院及时确诊,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徐医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关凤军向记者介绍了几种过敏性紫癜容易被混淆、误诊的情况。过敏性紫癜的本质是一种过敏性的血管炎症,可引起皮肤、关节、内脏器官等多部位的病变,绝大部分病例可伴有肾脏受累,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儿科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的常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患儿以紫癜样皮疹为首发症状,但是部分不典型病例以反复发作的腹痛为首发症状,在皮疹出现前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应提高警惕。

 

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有皮肤、肾脏、关节、血液、神经系统损害。狼疮性肾炎是SLE的重要并发症。但一些SLE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过敏性紫癜肾炎。


目前徐医附院儿科除开展一些常见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以外,还开展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特色治疗,效果显著。



█ 特色诊疗


内分泌 遗传代谢性疾病



8岁男孩身高92公分


患了生长激素缺乏症

 

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者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

 

今年春节期间,徐医附院儿科收治了一名身材矮小的小病号,这个8岁的男孩身高只有92公分,相当于普通3岁孩子的身高水平。这个患儿身材矮小,每年增长不到23公分,但智力发育正常,据患儿母亲介绍,孩子在出生时足先露(即臀位产),初步判断可能是产伤造成了孩子的疾病。高主任说,在对患儿做了骨龄、脑垂体MRI、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后得以确诊,我们采取对其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目前患儿增长了3公分,疗效很可观。

 

4岁女孩身高79公分

 

原来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对家住安徽萧县的陈女士来说,女儿的身高问题是她这四年来最揪心的痛:女儿今年已经4岁多了,可身高只有79公分,和别人家1岁的孩子身高差不多。


到徐医附院儿科检查后,孩子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来院时,只能让母亲抱在怀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便秘。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大约是五千分之一,此病不仅可导致患儿身材矮小,而且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又称“呆小病”,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据主任医师高莉莉介绍,新生儿期行疾病筛查,即能早发现,及时治疗,终身服药,身材、智力基本正常,没有后遗症。但如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一旦出现智力落后则不可逆转。

 

针对患儿的病情,徐医附院儿科医生为她补充了甲状腺激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目前孩子便秘好了,变得活泼可爱,个子也长高了。


高莉莉主任提醒,凡是有下述表现的新生儿要警惕先天性甲低的可能:过期产儿,孕期胎动少;出生时体重较重,身长与头围正常,前后囟门大;生后常有腹胀,便秘;多睡少动;黄疸消退延迟;吃得少,喂养困难;四肢凉、体温低(常<35℃);呼吸困难,主要是舌头大而厚,呼吸道有粘液水肿,气道不通畅;特殊面容如鼻梁低平、眼距宽、舌头大,颜面粘液性水肿。<>上述症状不是每个新生儿期甲低患儿都能表现出来,有的只出现几种,有的在新生儿期没有异常,到婴儿期才出现上述表现,这些都为新生儿甲低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如果孩子有其中的几点表现,就要到医院检查血中FT3、FT4、TSH,便于尽早确诊,以免造成小孩不可逆的智力损害。
 
 

 

推荐专家:


董晨 硕士,徐医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省儿科学会肾脏学组委员。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肾病综合征实验室基础研究等。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及时解决复杂疑难的临床问题,擅长儿科各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小儿肾脏疾病(小儿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儿童遗尿症)、感染性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症诊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过6项省级、市级及院级科题,先后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高莉莉 ,徐医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儿科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对各种儿科常见病、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及儿科疑难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儿童矮小、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先后承担并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数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关凤军 博士,徐医附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从事临床工作17年,擅长小儿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儿童遗尿症等的治疗,尤擅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疑难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成功诊治了脑-肾综合征、不典型巴特综合征、不典型肾小管酸中毒、梅毒致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等少见病例及多例重症紫癜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例。率先采用巴德肾穿刺枪进行儿童肾组织活检。主要研究方向:小儿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课题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1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