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晚报:治肝病看中医,徐医附院中医科“有一手”
2013-09-26 00:00:00系统
传统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肝病
治肝病看中医,徐医附院中医科“有一手”
对于很多人来说,遇到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常见病,常常选择服用西药,感觉西药比中药“见效快”。这其实是对中医的误解——认为中医是慢郎中,治不了急重症。
徐医附院中医科副主任贾先红说,中医不仅可以治疗一般的慢性病,对于一般的急性病,甚至包括肿瘤、过敏性疾病等,中医治疗都有其特色。
数据显示,徐医附院中医科月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其中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徐医附院中医科有着怎样的特色和优势?记者进行了调查。
A:慢性肝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疗效
病例一:全身皮肤重度黄染 中医治疗后痊愈
家住贾汪的肝病患者李先生今年81岁,两年前因误服药物导致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十倍。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在其他医院感染科住院采取西医治疗,使用保肝药物降胆红素,一个月后仍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家人几经打听,最后慕名来到徐医附院中医科就诊。中医科副主任贾先红仔细诊察后,建议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服用七副中药后,胆红素开始下降。之后患者坚持继续服用中药,胆红素逐日下降至正常,康复出院。”贾先红告诉记者,今年患者再次因服用药物导致胆红素升高,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效果仍不明显,患者又一次采用中医治疗,服用中药后,现在已经痊愈。
采访中,贾先红主任说,通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徐医附院中医科探索总结出以“益气健脾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祛除病邪”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病,即通过中药药方,补益气血,化瘀散结,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以利驱邪外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通过益气、养血、化瘀,用中药辨证施治,在慢性肝病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疗效。”贾主任说。“由于慢性肝病是一组循序渐进演变的疾病过程,病情阶段不同,轻重不一,兼症各异,治疗时要分析病因,判明病机关键,抓住病因病机规律,以确定治则,辨证施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多以汤药煎服,药效迅速,荡涤病邪,待病情稳定后改服丸药长期巩固,药力持久,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病例二:中药帮助她完成化疗
一位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三年来多次化疗,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高达400IU/L以上,经西药保肝治疗转氨酶不降反升,无法继续化疗,而后经中医科给予中药治疗二十余天肝功能即见好转,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化疗。
在中医科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肝病患者还有很多是在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经过中药治疗使病情获得了转机。有一位银屑病患者由于服用民间偏方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停用偏方后银屑病加重,全身皮肤大面积损害、脱落,高热达39度以上,给予中医治疗十余天后热退,皮肤损害明显减轻,肝功能好转。
中医药治疗肝病注重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辨证施治,个体化给药,同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辨证与辨病结合,评价病情,给予科学、严谨的诊疗方案,同时体现中医的简、便、廉、验。
中医药护肝为抗癌保驾护航
保护肝脏预防损伤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环节。如何安全平稳渡过放疗、化疗期,预防中毒引起的并发症是癌症治疗的关键环节,保护肝脏是支持癌症治疗的根本保证。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肝脏中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肝脏含有免疫系统的成分,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发生场所和调节器官。
癌症患者除了常规的西医外科手术治疗外,多数要采取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放疗及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和人体机能衰竭。
另据研究显示,在手术和放化疗中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更强的生长特性,一旦具备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以比原来更快的速度生长,同时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溶解并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而转移复发。放疗、化疗后如不及时进行免疫修复,可加剧癌症的转移复发。因此,保护肝脏,修复损伤肝细胞,恢复肝脏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放化疗,而且能够提高人体防御机能,改善肠胃功能,从而促进体质恢复,抑制癌症的转移和复发。
尤其提醒患者注意的是对肝脏损害的判断不能仅仅依靠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是否正常,因为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在受到损害后不一定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就是说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你的肝脏也可能已经受到了损害,比如从彩超上可见肝光点密集,或者临床上可见患者指甲颜色变灰或黑色。中医讲肝主爪甲,指甲的颜色变灰或黑色代表着肝脏受到了损害,即使肝功正常也应该给予护肝的中药。
B: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中药治疗效果佳
47岁的刘女士在一家国企当会计,最近一年经常腹痛、腹泻,大便一天5、6次,还带有脓血,伴有下坠感。曾服用美沙拉嗪,但服药时病情减轻,停药就会立即复发。平时,刘女士食欲一般,稍微吃点凉东西就会发生腹泻,而且对海鲜、鸡蛋等多种食物过敏。
备受困扰的刘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徐医附院中医科尝试中医治疗。
“该患者属于过敏体质,皮肤过敏可出现红疹、瘙痒等,肠道黏膜过敏也是同理,黏膜对外来刺激敏感性高,易发生腹泻,久而久之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贾先红解释说,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肠道湿热,医生给她开了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物,配合中药灌肠和针刺,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过敏体质,减轻了症状。经过15天的治疗,患者大便1天1次,无脓血、无粘液,下坠感也消失了,终于停掉了价格不菲的西药。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症状一般可分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血亏虚、气滞血淤六型。在临证诊查之际,中医重视分清主次,辨明缓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传统的哮喘治疗,往往使用大量的激素药剂,对婴幼儿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哮喘患者,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徐医附院中医科专家对哮喘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用有效的中药制剂、穴位注射、口服、敷贴等方法,临床效果更令人满意,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家住东区的耿女士患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十多年。上周,因吹风受凉,耿女士再次咳喘发作,憋闷得厉害。经他人介绍,来到徐医附院中医科就诊,接受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
“患者查血常规、CRP、胸部CT均基本正常,考虑到患者炎症表现不明显,是感受风寒后引发的过敏反应。我们除给予西医解痉平喘治疗外,更发挥中医因人施治的特色,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调理患者过敏体质。”贾先红说,该病人平时性情急躁,口干口苦,皮肤经常起红色荨麻疹,结合舌苔脉象,辨证为肝郁血热型,用中药疏肝凉血,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出院后继续中医调理,现已随访3个月,一直没有再发作。
C:膏方调理亚健康人群最适合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49%上班族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生活压力加大以及特殊的生理特点,女性亚健康状态尤为普遍。
“膏方可纠正亚健康状态,因为膏方具有养脏腑、补气血、扶正驱邪等作用,可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防止早衰,防患于未然。”贾先红向记者介绍,中医膏方根据辨证论治理论,配以相应的药物,对于调理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虽未患病,但已有各种不同程度患病的危险因素。此时服用膏方,能对身体进行全面综合调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脏腑机能,改善人体功能状态,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徐医附院中医科病房依托中医人才优势开展体质辨识,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识患者的体质,从而对患者现有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并根据患者或健康人群的体质,判断其易患疾病,在此基础上给予膏方调治,达到治未病之目的。
“徐医附院中医科的膏方调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膏滋,不是单纯的滋补,而是在准确辨识体质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有针对性的调理、治疗。”贾主任介绍,现代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着“五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身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膏方便是着重从这“五高一低”入手进行调理。因为亚健康是一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中医在调理亚健康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中医运用传统医学理论,辨证施治、整体调理、调摄情志、调养心情、调剂生活,引导、鼓励人们由亚健康状态回归健康。”
谈到膏方的适用人群,贾先红主任表示,以下几类人群适合膏方调理: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人群;大病后或产后、手术后引起的气血不足、气血尚未修复之人;术后或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慢性疾病如老慢支、肺气肿、哮喘、脾胃不适等病症;妇女冲任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老年人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各种病痛,以及儿童消化不良等。
延伸阅读:
徐医附院中医科将开展中医免费讲座、采中药等活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徐医附院中医科将开展中医免费讲座、采中药等活动。
计划从10月份开始,每周五下午在徐医附院中医科病区开展中医免费讲座,每月一个主题,普及中医知识。病人及家属也可以现场与医生交流、进行咨询。
另外,明年春夏秋三季,徐医附院中医科还将组织中医爱好者去采中药,从而更好地认识、了解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