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徐医附院骨科,仁心仁术暖人心
2013-01-26 00:00:00系统
(2013年1月25日 9版) 徐医附院骨科,仁心仁术暖人心 孙思邈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说的是无论贫富贵贱,都要把病人当亲人看待。医者用“仁术”妙手回春,而“仁术”一定是以“仁心”为前提的,所谓“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大夫太好了,现在少找了”。有对比,才有高下,徐医附院骨科病区病人家属的评价,正是来自对“仁心仁术”切身感受。 “赵凤朝博士教会了我的孩子怎样更好做人” 1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徐医附院骨科病房,“说实话,我对他们的评价就是医德一流、技术一流、卫生一流、服务一流”,病人单秀珍的老伴马先知语速很快地说,这个结论应该在他脑子里转了有段时间了。站在病床前,62岁的马先知说起了老伴的病情。今年56岁的单秀珍家住贾汪区,1月10日下午3点多,她站在儿子房前的花台上装取暖炉的烟筒时摔倒,“那个花台也就40多厘米”,马先知比划着:“当时就不能动了,我们赶紧把她送到当地医院,检查以后,是左胳膊骨折,颈椎也摔伤了,医生说可能要高位截瘫,把我们吓坏了,摔了一下怎么就成这样了?我们在那里住了3天,他们说手术他们做不了,要请徐医附院的专家来做。既然这样,那咱还不如直接到徐医附院来了。” 单秀珍13日转到徐医附院骨科。18日下午,赵凤朝博士为单秀珍做了手术。赵凤朝博士介绍:“手术大概做了1个小时,手术的名字叫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这种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在我们医院也是一个常规手术,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几十例了”,赵凤朝博士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单秀珍的颈椎原来就有点问题,可能没注意。刚来的时候,全身基本不能动,只有脚稍微能动一点,现在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明天就能出院。” “我最感动的还有一点,就是赵大夫教会了孩子怎么为人”,马先知说,他们刚到医院的时候,护士们就很照顾,跑前跑后的:“陪人的生活也很方便,有空调,晚上把椅子一拉就是一张床,不像其他医院要趴在病床上勉强休息熬得眼通红。”也许是为了感谢赵凤朝每天的嘘寒问暖,也许是想送个红包买个心安,“咱一个人也不认识,就想着感谢一下。手术前,儿媳妇就包了一个1000块钱的红包,硬塞到赵医生的口袋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看见”,马先知特别强调:“手术后第二天一早,护士送来每日消费清单,儿媳妇就问我谁又去交钱了,怎么账户里多出了1000块钱。我就去问护士长崔玉洁,她说是赵凤朝大夫手术前交代的,让她把那1000块钱交到我们的账户里。为了不影响咱的情绪,人家还说一定要等病人稳定了再告诉咱。” “咱小看了人家啊,咱动手术,人家给咱安排了好医生,还是个博士,可咱做的是啥啊!”马先知说,他们一家人都很感动:“我1966年十几岁就参加工作了,在贾汪的徐州电子材料厂。但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医院,要不是亲身经历,还以为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赵医生教俺家孩子做人有了方向啊!” 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徐医附院有口皆碑 记者采访赵凤朝博士退红包一事,护士长崔玉洁拿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近两年来病区医生交到她手上的每一个红包的去向:“这仅仅是两年多的,以前的那个笔记本,我已经封存了。你看,反正面都是,有的页面上贴的是纸条,这是因为有时我不在,就由资深护士处理完后,写个纸条贴在上面。” 记录本上记录着医生退给病人红包的一笔笔明细:2013年1月17日,郭开今退5床侯某现金1000元,交到住院处,发票交到行风办;2012年12月28日,周冰退49床夏某现金400元,交到住院处;2011年10月14日,袁峰退29床李某现金2000元……同科王业华、冯虎、蒋允昌……几乎所有医生都有退还红包的记录。 “徐医附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淮海经济区有口皆碑”,徐医附院骨科主任郭开今教授毫不掩饰自豪之情:“在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治愈伤病的同时,高尚的医德是我们给广大病患最基本的印象。” “有时候病人或家属会偷偷地塞给我们红包,以求我们在手术中细致一些,在治疗中用心一些,其实,他们多虑了”,郭开今教授说道:“病人来我们这里住院,就相当于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作为医生,就要为病人解决病痛。” 郭开今教授,这位曾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因为表现突出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骨科权威,始终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无论贫富,谁的钱来得都不易。骨科病区里经常有些周边的农民来住院,住一次院要花一两万,即使新农合报销大部分,自己也得掏四、五千块钱,拖家带口的,很不容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病痛带给他们的麻烦,让他们少一些后顾之忧。他们掏出来的可能是卖猪、卖粮、甚至卖房的钱。不是说医生要仁心仁术嘛,要他们住进医院能看好病,不感觉到城市里的冷淡,这是最起码的医德。”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退还红包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既让病人和家属放心,又不知不觉地把钱款如数还给病人。 “退红包已经成为我们骨科乃至我们整个医院的常态。退红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转到病人的住院费用中,把发票号留下;二是交到医院行风办,由行风办退到病人手中。我印象中,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我们医院已经形成许多年,要不是今天问起来,我们不会主动对外界宣传的”,郭开今教授坦言:“一般为了稳定病人或家属情绪,我们暂且代为保管,但我们会马上把相应钱款巧妙地如数还给病人”。 “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让我们感觉很放心” 记者采访的是徐医附院骨科关节外科病区,房间是个3人间,床号是14-16号。14床单秀珍的老伴马先知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医院太好了,住在这里太放心了!” 同病房的15、16床的患者家属看到有记者也都感觉机会难得,非要一吐为快,一致要通过记者之口把徐医附院的技术和服务体现出来,让更广大的患者受益。 15床是20日刚住进来的17岁的周利强,现在在徐州机电高职上学。周利强的妈妈说:“孩子关节里长了个东西,还有水,稍微动动就疼得不得了,市里边好几家医院都查不出来原因。最后没办法了到徐医附院看,病情给确定了,明天就做手术,我真为孩子高兴。这就是技术水平!” 16床住的是今年80岁的柳玉兰老人,她的小女儿张桂华快人快语:“我母亲老年痴呆,在家里摔了一跤,大腿和肋骨骨折,大小便失禁,人家徐医附院的护士也不嫌,一天换两三遍床单,还给换衣服、翻身、擦洗,比我们做子女的照顾得都细致,让我母亲和我们家属都感觉非常放心!” 在骨科病区医生办公室和护士办公室,记者随处走访了一下,发现很多出院病人送来的锦旗:“赠徐州二院关节外科郭开今主任、赵凤朝医生、郑伟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医者仁心,萧县患者陈丽英;赠骨科全体护士:视医德如生命、对患者胜亲人,曹开富全家;徐医附院骨科:尊老敬老真心为老,医德医术皆为一流,吴玉振全家……”这些充满患者感激之情的一面面锦旗,是对徐医附院骨科医护人员最好的肯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徐医附院骨科始建于1956年,现为苏北地区唯一一个江苏省省级骨科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骨质疏松治疗基地、江苏省无痛病房基地,划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和手外科四大亚专科,承担苏鲁皖豫四省的医疗诊治任务,在徐州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威信。 |